九十余载岁月如梭,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依然清晰如昨。那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夜晚,沈阳北郊柳条湖畔的铁路线上响起一声爆炸,继而枪炮声撕裂了东北大地的宁静。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了所谓"南满铁路爆破事件",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守军发起突袭。
当晚十时许,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向东北军北大营发起进攻。守军部队虽接到不抵抗命令,仍有部分官兵自发奋起反击,第七旅620团在团长王铁汉带领下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。与此同时,关东军第二师团主力兵分三路向沈阳城发动总攻,一夜之间,东北军最大兵营沦陷,沈阳城落入敌手。
次日清晨,太阳旗已然插上沈阳城头。在随后短短四个月内,东北全境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相继沦陷,三千万同胞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历程。这场事变不仅是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,更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正式拉开。
事变发生后,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日号召。九月二十日,中共中央发表《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》,深刻揭露日本侵略野心。在民族危亡之际,中国人民迅速觉醒,各地抗日救亡运动如燎原之火蓬勃兴起。
白山黑水间,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。马占山将军领导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第一枪;杨靖宇、赵尚志等抗日英雄带领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与敌周旋。这些早期抵抗虽然未能改变战局,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九月十八日成为中华民族永志不忘的国耻日,它时刻提醒我们:落后就要挨打,发展才能自强。从当年积贫积弱到今日繁荣昌盛,中华民族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。
如今,沈阳的残历碑静静矗立,警世钟年年鸣响。这钟声穿越时空,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。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的创伤,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,更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。历史不容遗忘,先烈不容辜负,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。